小品剧本网-幽默小品剧本 相声剧本 推荐之名家精选(66)


标签: 小品 剧本 相声 相声剧本 小品剧本 原创小品 原创剧本 原创小品剧本 情景剧 散文 精选 名家 作品 小品网 剧本网 小品剧本网 原创小品剧本网

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友情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一架黄瓜香满园》

陆漪

  

  “青蒲已弥泽,黄瓜方卧陇。”每年四月,是黄瓜种植的最佳时节。

  母亲每年会在小菜园里栽上一架黄瓜。在春雨滋润、春风抚慰下,播种后十多天,瓜苗就窜出地面了。母亲便找来竹竿、木棍搭起了支架。很快,苗儿蔓了秧、吐了须,爬上了篱架,少数瓜蔓则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不愿主动缠在架子上,母亲就会轻轻捏住细藤,将它们牵引到架上,再顺着它们的旋转方向缠上一圈,瓜蔓就变得听话了。春日暖阳下,长势喜人的瓜蔓间开出了黄艳艳的花朵。清风徐来,绿叶金花满枝爬,青青枝蔓在春风的轻抚下摇曳着。

  “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不经意间,黄花谢了,在纤弱的藤蔓下露出了一根根生嫩、水灵的小瓜,形如月牙,头顶黄花,通体翠绿,绒毛般的小白刺浸润了晨曦的露水,梗嫩叶新,惹人怜爱。在雨水滋润下,黄瓜疯长,一片片深绿色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泽,一缕缕黄瓜的清香四处飘散,一个个顶花带刺的清凌凌的嫩黄瓜垂挂下来,俨然成了菜园里一道绝美的风景。

  黄瓜是夏日乡间的小清新,细溜溜的身条,顶花带刺,我们摘下来用手一捋,直接咬一口,随着“嘎嘣”一声脆响,那种甘甜爽口又略带青涩的滋味,一嘴的汁水萦绕、口齿留香的感觉,至今仍不能忘怀。难怪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借主人公渡边之口对生吃黄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好吃好吃,质朴、新鲜,散发着生命力的清香……”那时候,大人们下地也会摘几条黄瓜,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时咬上几口,暑热顿消,既解渴又耐饥。

  黄瓜吃法很多,可炒可烹,可烧可煲,可盐渍可醋泡,皆清脆爽口。最简单的蘸酱黄瓜只需将鲜黄瓜切成条状,整齐的放盘子里,然后蘸大酱吃。拍黄瓜,既开胃又能下酒,拍碎黄瓜后再拍些蒜瓣,加盐、白糖、麻油、酱油等佐料,拌匀后腌渍一会儿即可。黄瓜炒肉丁,一荤一素完美搭配,吃起来既美味还富有营养。黄瓜片炒鸡蛋,一黄一绿,色彩丰富,口感也特别棒。刚出炉的酥香烤鸭,配上黄瓜条、葱丝,蘸上甜面酱,一口咬下去,舌尖上的肉香、酱香、清香浑然天成,爽口又解腻,每每想起便会口齿生津,回味无穷。

  文坛美食家汪曾祺在《家常酒菜》中描述了一道名叫“扦瓜皮”的菜,“黄瓜(不太老即可)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剩下的黄籽的瓜心不用。酱油、糖、花椒、大料、桂皮、胡椒(破粒)、干红辣椒(整个)、味精、料酒(不可缺)调匀。将扦好的瓜皮投入料汁,以筷子翻动,待瓜皮蘸透料汁,腌约一小时,取出瓜皮装盘。先装中心,然后以瓜皮瓜面朝外,层层码好,如一小馒头,仍以所余料汁自满头顶淋下。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简单的食材却做出了别致的美味。

  碧绿的黄瓜名不副实,其中还有一段历史故事。黄瓜原名叫胡瓜,传说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后赵皇帝石勒因是胡人,最恨别人说“胡”字。有一天,石勒酒喝高了,指着一盘“胡瓜”问一个叫樊坦的臣子:“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也。”自此,黄瓜之名在民间流传开来。

  黄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家常菜,也是历代文人笔下常吟咏的话题。初唐诗人王建的《宫前早春》曰:“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用温泉水加温在温室种植的黄瓜,用来作为宫廷贡品,供皇帝御膳享用。到了晚唐,黄瓜的种植普遍起来,寻常人家也能吃到清鲜爽脆的黄瓜了。宋代美食博主苏东坡对黄瓜的吃法没有开发,但生动描写了卖黄瓜的场景:“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呈现出一幅生活气息浓郁、意趣盎然的农村风景画。“黄瓜控”陆游写了很多赞美黄瓜的诗,“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他把对黄瓜的喜爱倾注在笔端了。

  黄瓜,素雅恬淡、不媚不扬,装点着我们平淡朴实的日子,滋养着我们平凡的烟火人生,生命的时光变得生动而鲜活起来了。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欢迎来到原创剧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