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友情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母亲》
金帛
又临近母亲的生日,不免勾起一番思绪。时光荏苒,母亲渐渐老去,而我们兄弟姐妹也为人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与母亲总是聚少离多,每年陪伴在她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尤其很少陪着母亲好好聊聊天,心里总感觉亏欠她太多。
父亲早逝,在我不满三岁时便离我们而去,母亲一人拉扯我们兄妹五人,虽有叔伯帮助,但其中的辛苦艰难可想而知。当年母亲才三十出头,她说不忍心我们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就决心留下来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抚育成人,由此也形成了她刚强、有主见的性格。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意志坚强、吃苦耐劳,从不在人前掉眼泪、诉苦,有时自己偷偷掉眼泪,被我们碰到了也赶忙抹去,装作若无其事。母亲少年时,家道中落,刚读完小学家里就没钱供她再读书。她却心怀梦想,非读不可。是她自己去挑石头赚钱交学费,甚至不远百里只身一人到柳州舅父家借几元钱交学费,如此才勉强完成初中学业。她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立志气做人。”她也是这样做的。没钱家用,她就在工作之余开垦荒地种菜赚取一点零用钱。中午收工,烈日炎炎,别人休息,母亲却总是匆忙吃一碗粥又往开荒地里跑,给菜浇水、除草,有时晚上天黑了,仍在地里忙活。种出菜来,也是利用休息时间或开不了工的雨天挑到三公里外的圩镇去卖。母亲就是这样风里雨里地为我们赚取日常用品和添置新衣的用度,从不叫苦叫累怨天尤人,多大的苦难都一个人顶着。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母亲能干,工作、生活从不愿输于人。生产队挣工分时,她不到一米五的个子,却挑一百多斤的稻谷,装上稻谷的担子都跟她一样高了,过沟渠时,总要先把担子荡过去后人再过去。到低洼一点的水田里收割,别人总笑话她:“七婶,连你人都不见了!”分田到户单干了,母亲更是各种农活样样精通,耘田、播种、插秧、施肥、配比农药,观察作物生长情况,何时施肥,何时除草,何时打药,一样不落,都是一把好手。伯母总是说:“七婶,你去施肥、打药,你认得字。”母亲种的菜总是全村最好的,青菜青,辣椒红,黄瓜黄,惹人喜爱,也是最好卖的,母亲也不时地将自己种出来的菜分给村中人,尤其是一些孤寡老人,全村人都夸母亲能干。
母亲勤俭节约。除了自己开荒种菜,她还种黄麻、贮麻、篦麻、花生、绿豆等,反正能赚钱的她都想办法在田边地头种上一些,不辞辛苦,精心呵护,总有收成来补贴家用。母亲对旧衣服从不轻易丢掉,总是补了又补。我最小,小时候不懂事,对总是穿五哥留下来的衣服颇有微词,母亲总耐心教导我:“我们家穷,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买新衣服,但你不要跟人家比新衣服,比学习成绩就好啦!”是的,小学成绩我总是名列前茅。母亲帮我洗衣服时,看到我衣服膝盖处或臀部处破了,总痛心地说:“九弟,你太顽皮了,好好的衣服都被你弄破了!”每到收获季节,工作之余,母亲还会组织我们到田野里去捡遗漏,稻谷、花生、黄豆,每每都大有收获,母亲总会清理干净,晒干,拿去换取家用,还不忘给我们带回一些小玩意或小食品,那时应该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不仅有丰收的喜悦,还有自力更生的享受。
母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印象中,从没见过母亲与人争吵,除了孤儿寡母卑微低调外,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她与人相处融洽的重要因素,村中人都亲切地称她为“七婶儿”。平常,母亲除了将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赠予村人,逢年过节做的糍粑、粽子也会与邻居分享。母亲有初中文化,在村中妇女为少有,因此,村中曾推举她做过几年妇女主任。其间,她积极在妇女群众中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母亲还经常了解妇女群众家庭生活情况,利用她掌握的知识帮助村中妇女群众了解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她们的生活卫生水平,调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母亲还会将自己掌握的生产生活技能教给邻里,诸如解释化肥农药说明书,种养技术,织毛衣等等,她还经常无偿帮助村里人车缝衣服,因为母亲是当时村中懂得使用缝纫机的少数人之一。
而今,母亲已渐渐老去,仍头清眼亮,思维清晰,行动敏捷,也时常回忆过去,跟我们讲过去的苦难,也经常感慨,做梦也想不到有今天的好生活。
愿岁月静好,母亲安康。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