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剧本网-优质相声小品剧本以及推荐民国故事(175)


标签: 小品剧本 民国 军阀 杨增新

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独家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新疆督军杨增新

早期经历

清穆宗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1864年3月6日),杨增新出生在云南蒙自。清德宗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光绪十五年(1889年),杨增新中己丑科第127名进士,被选用甘肃中卫县知县。时该县百姓不堪官府和富室压迫剥削,揭竿起义。杨增新督兵镇压有“功”,被提升河州知州,对于处理当地回汉问题有功后迁任甘肃武备学堂总办。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杨增新署理河州知州,采取措施医治战 争创伤,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盾。首先,招抚流民,恢复生产。杨增新发放赈灾款,“清理叛产,招民领种”,大批流民返回家乡,恢复生产。他还革除了地方官吏征收赋税时的十分之三羡余,改制钱两千七百文抵银一两的粮价折征,民苦价昂,为2300文制钱抵一两银,老百姓在缴纳赋税时的负担有所减轻。河州东北乡生产麦子,按照旧例,乡民必须交纳青稞,杨增新允许百姓交纳赋税时以一石麦抵两石青稞。 在“河湟事件”中,大多数水磨遭到破坏,有些水磨因战争而易主。杨增新一方面由政府出资,修复战乱中被烧毁的水磨房。另一方面则规定,凡是在战乱中易主的水磨,一律归还原主。给河州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其次,防范、调和并举,解决民族问题。河州地区回汉矛盾由来已久,杨增新在河州恢复修建宁河堡和莲花堡等军事要隘,以防范回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杨增新任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杨增新卸任河州知州,被“保升知府,旋升道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增新被陕甘总督崧藩委任为甘肃省新式学校提调。同年,崧藩举荐杨增新、王树楠等五人赴部引见,赴京、津、苏、沪、浙、皖等处考察学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崧藩委任杨增新为文高学堂提调,创办了文高学堂,“课以实学”,设立经学、史学、算学、理化、博物、地理、英、日、俄及体操等课程。杨增新还创办武备、陆军、师范、巡警、工业各学堂,并亲手编写章程,规定课程。 [3]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次年经新疆巡抚联魁保荐入京,陛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调任新疆阿克苏道尹。

同年,在新疆布政使王树枏的推举下,他来到新疆,在新疆阿克苏、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历任道台。宣统元年(1909年),杨增新任阿克苏兵备道,宣统二年(1910年),杨增新为新疆提法使。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都督新疆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地区哥老会起事,革命党人在伊犁成立军政府。新疆省长袁大化了解其才干,升任提刑按察司,并训练穆斯林军队,后袁大化逃离新疆,推荐他为督军。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新疆伊犁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杀死伊犁将军志锐,宣布独立。杨增新眼看清朝廷覆灭,即以保卫省城,维持治安为由,向新疆巡抚袁大化建议,由他出面招募军队。袁大化准其请求,杨增新急招募骑兵五个营,自任统领。民国元年(1912年)2月,袁世凯代行临时大总统,委袁大化任新疆都督。袁大化不受,保荐喀什道尹袁鸿佑出任。杨增新对此极为不满,于5月7日暗中收买哥老会员魏得喜等将袁鸿佑杀害。6月30日,已受抚的革命军蔡乐善营反水,袁又保荐杨增新任新疆都督。杨增新上任即举兵镇压蔡乐善。此前,革命党人冯特民因在武昌宣传革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通缉逃往伊犁,建立新伊军政府。冯特民看中杨增新手握兵符,力荐杨增新为军都督,随即新疆都督府与新伊军政府合建。袁世凯为把杨增新收为羽翼,委他任新疆都督兼布政使,密令他严防革命党人活动。

清除革命党后,杨增新又采取“先离巢穴,后解兵权”的计策瓦解了哥老会,他用“调虎离山计”把边永福和魏得喜调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任职,等边、魏二人到省城后,他将魏得喜遣送回内地,将边永福押回甘肃处死。就这样,到民国五年(1916年)为止,哥老会重要成员都被他消灭。 

就这样,杨增新靠较多的政治经验与军事实力,平定哈密的穆斯林起事,又分化并镇压了各地哥老会与农民起事,并与伊犁军政府谈和达成统一,并逐渐排除军政府人物的影响力,掌握实权。此后到他去逝为止的十七年中,虽然有名义上接受北洋政府管辖任,后来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接受南京国民政府任为省主席,但他实际上是独立统治新疆。杨增新同时调整新疆的政制,使便于统一事权,解决了清代以来新疆一省之内巡抚、将军、参赞大臣三者事权不统一的问题。

平定乱局

杨增新执政新疆初期,新疆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外有沙俄帝国主义煽动和支持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独立”,脱离中国,并派兵侵扰新疆边境、侵占科布多。  北洋政府指令新疆、伊犁、阿尔泰出兵抵抗。内为境内哥老会频繁活动骚乱,革命党人四出活动反抗都督府,哈密铁木耳发动农民起义。杨增新面对动乱情势,集中全力先攘外而后治内。首先倾竭省库经费,出兵支援与科布多相毗连的阿尔泰。沙俄见势叫嚷要出兵干涉。杨增新不畏威胁,遣军驻防托察汗通古。沙俄讹诈不成,又出兵伊犁、阿尔泰,逼杨增新撤军。杨增新巍然不动。民国二年(1913年)10月,沙俄驻阿尔泰领事擅自现定新疆军队驻地不准前进;11月,袁世凯同沙俄驻华使馆签订《中俄声明文件》和《中俄声明另件》,将科布多割让“独立”的外蒙古;12月,帕勒塔与沙俄非法签订《中蒙军队停战协定》,要新疆军队从察汗通古撤回元湖。杨增新断然拒绝,坚守疆土。

对内,杨增新则采取以柔克刚,各个击败。他一面进行收抚,一面又重兵镇压。他指派都司张廷彩招抚农民起义首领铁木耳,铁木耳受抚率精兵130人赴迪化,杨增新封以定边马队第三营营长。后杨增新见铁已归顺,遂将铁木耳绞死,其精兵也一同被处死。杨增新对革命党人先安置各道、县监视使用,后逐一免职,革命党人领袖喀什提督贺家栋,时任省民政司司长,杨增新用重金将他礼送出境。后革命党人群龙无首,杨增新遂命亲信进行杀害。不到两年,杨增新遂将革命党人和农民起义镇压下去。他在日记中写道:“纵一人生而千万人不免于死,是生者死之根;杀一人而千万人得遂其生,是死者生之根。故渠魁首所当诛,而无恶不宜轻纵。”

响应护国

民国三年(1914年)6月3日,袁世凯废督裁军,杨增新表示拥护,被委以新疆巡按使加将军衔,督理新疆军务。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称帝,杨增新受封一等伯爵。25日,云南军阀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全国响应,杨增新急忙宣布拥护共和制度,表示不参加直、皖、奉三系军阀混战,在督军军署大堂上撰镌悬楹联:“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源胜境,扭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新疆局势基本稳定后,杨增新集中精力消除部下异己隐患,羁縻限制各王公贵族势力,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得到社会各界拥戴。

民国五年(1917年)2月14日,云南护国军派到新疆的杨壹,与杨增新同乡关系,在高级官员中秘密策划宣布独立,杨增新查悉后遂借宴送北京政府教育部视察员刘章楹之机,令卫兵间人席间,杀了具有革命思想的副官夏鼎和炮兵营长李寅,逮捕并杀害了杨壹和军装局总办杜国祯、警察厅长刘应福、矿务督办邬铭魁等。杨增新在日记中写道:“知其危害,则当于患之未发而先除之,无或姑息。”

保境安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疆周边的局势更加纷乱,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俄红军和白军大战,众多哈萨克族难民涌入新疆,部分战败的白军也携带武器进入新疆。杨增新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将这些难免安置,但又要避免干涉他国内政的口实。对俄国红军、白军的战争,杨增新严守中立,对进入新疆的败军一律解除武装,进行分散安置,不给苏俄红军越境追剿的口实。

保境安民是杨增新最重要的目标。一方面“攘外”,通过外交努力和英国、苏俄签订一系列条约,保证边境的稳定;另一方面“安内”,在新疆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而对嘉峪关以东的内地政治局势,他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决不介入。所采取的“认庙不认神”的政策就是为了避免内地军阀混战波及新疆。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谁做北洋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杨增新都采取“认庙不认神”的政策。这在当时中国的局势下,应当是较为明智和理性的选择。他对当时全国的局势十分失望,认为“民国成立,由扰乱而割据,由割据而并吞”,北京的中央政府政令不通,且更替频繁。新疆要维护一方的平安,那么不管中央如何变化,都表面拥护,但新疆内部事务概由杨增新自己处理。为此,他成功的阻止了“黑喇嘛”的侵扰,挫败了冯玉祥引兵进疆的图谋。在杨增新都督府的大堂两侧,悬挂一副楹联:“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源胜境, 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杨增新治理新疆更倾向用传统的方式。政治上他多用纵横术,平衡民族和派别的势力,让其互相制衡,而不使其中一端过于强大,如他对新疆政坛上两湖帮和甘肃帮即是如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上推崇“无为而治”,澄清吏治,尽量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公共支出,如他治理新疆期间,所养的军队是各省中最少的;对城市建设也不太上心,省会迪化破破烂烂;注重农业和传统手工业,在各地广修水渠,开垦荒地,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地区发展羊毛加工业。正是在这种强势的“小政府”治理下,新疆社会繁荣,秩序井然,民族和宗教矛盾得到极大的缓和,他本人也在各族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都尊称他为“老将军”。

被刺身亡

杨增新晚年由于在政治上实行铁腕政策,引起军务厅长兼交涉署长、迪化道尹樊耀南严重不满。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横扫北洋军各系,阎锡山、冯玉祥等与蒋介石合流言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1日,杨增新召集金树仁、李溶等商议电报南京政府,表示承认。此事被樊耀南获悉,决心趁关内大乱刺杀杨。7日,樊耀南趁杨举行俄文法政学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庆典设宴之机,率法政学校教务长张纯熙等人发动政变,将杨增新枪击在地,杨增新挣扎起呼喊卫兵,樊耀南又亲手朝杨胸部连补二枪毙命,率三十余名敢死队奔入督军公署,搜出督军关防,宣布接管政权。政务厅长金树仁闻变,“为杨老将军报仇”,急调兵包围督署,将樊耀南抓获,绑在栓马桩上,处以挖眼剖心极刑。 

杨增新被杀害时年66岁,其灵枢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假道西伯利亚东运,苏联政府为杨增新开祭致哀,并派专车和军警武装护送到北京,葬于北京北郊昌平区沙河镇的南沙河北侧。原墓址在八达岭高速东侧辅路处,现存神道碑距迁移前原址100米远。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欢迎来到原创剧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