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友情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秋天里的等待》
重庆元未
早上6点多醒来,我便来到窗边看天,这是半个月来养成的一个新习惯。虽然有天气预报,但我还是希望从天空中发现雨的踪迹,然而重复单调的蓝天白云阻止了意料之外的发生。隔着窗户玻璃,只见楼下人行道上等待做核酸的队伍蜿蜒近百米。而在远处,黄中带黑的巨大浓烟如柱般从山坳处垂直升腾,似乎是在遇到云之后才被迫四散开来。山火还在燃烧,即便关着窗,开着空调,室内仍隐隐有股烟味儿。昨晚听说,火势又进一步蔓延开了,但庆幸的是,今天没有风。
这是我家所在的街道因疫情原因实施临时管控的第二天,是十公里开外的山火发生的第四天,也是8月以来连续40℃以上高温的第N天,而距离上次下雨已经有一个月了。
“立秋之后还有24个‘秋老虎’”,“秋夹伏,热得哭”,以前爷爷最爱在酷热难耐的8月摇着蒲扇叨念这些俗谚。夏天过去不代表炎热退散,反而是酷暑即将拉开序幕,这对于每个重庆人来说都是常识。但今年的初秋,高温在山城缠绵了半个多月也丝毫没有退去的迹象,让自诩在火炉里早已百炼成钢的重庆人也难以招架。
四位数的电费账单虽然令人肉痛,但谁也没有勇气摁下空调关机键。一些道路的沥青析出,散发着刺鼻难闻的气味。焦黄的树叶随风飘落,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咔嚓”声,犹如薯片的碎裂。我一度为此着迷,有次一起的同事忍不住提醒:“你这样会给环卫工人增加负担的吧,大热天他们本来就够辛苦的。”这善意的提醒,让我感到愧疚。
各种未经核实的网络传闻挑战着人们忍耐力的极限:有人在打开后备厢的时候被灼伤,有人因捡拾掉落的硬币被烫伤,还有人在厨房煮饭时得了热射病……高温干旱带来的自然现象也在不断刺激着城市的神经。新闻里七条河流断流和一个水库干涸的消息,除了带来一些感慨外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因为那些对大多数人来说连名字都没听过的河流与水库,跟人们似乎关系不大。但嘉陵江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有的河段滩涂裸露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传播后,人们立刻被强烈地震撼了。森林火灾这时候也开始此灭彼起,连绵不绝,每一场都要持续好些天的熊熊大火,让身处43℃高温中的人不寒而栗。“来一场雨就好了”,这是全城人的期盼。
雨并没有如“期”而至,疫情却在此时也汹涌而来。前两天晚上,我10点多回家正准备洗澡,发现单位工作群里通知所有人11点集结,参加核酸志愿服务。我迅速收拾了以备不时之需的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后背上包出门。路上接到单位电话,通知在外区的人员当晚不用前往,明天一早再去轮班。于是我又背着包原路返回。
第二天清晨手机响起,我睡眼惺忪地接通电话,在外避暑的妈妈急切地说,我们家这片临时管控了。吃过早饭,我带着毛巾、扇子和太阳伞下楼加入核酸检测的长龙。马路边,身穿迷彩服套装、斜挎草绿色帆布包、手握铁锹铁铲的人们正在集结,准备奔赴山火现场继续开挖隔离带。我打开手机天气,显示今日气温最高42℃,最低33℃,而眼前这些包裹在厚实的长袖长裤里的志愿者们将顶着烈日与山火争夺时间。
天空中,两架悬挂吊桶的鲜红色应急救援直升机轰鸣着掠过仍在不断加长的核酸检测队伍,向山那边飞去。它们一刻不停地往返于江与山之间,吊桶中满载着江水,更满载着希望,水终会浇灭山火,希望则将留给这座城市中等待在秋天里的人们。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