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剧本网-幽默小品剧本 相声剧本 推荐之名家精选(38)


标签: 小品 剧本 相声 相声剧本 小品剧本 原创小品 原创剧本 原创小品剧本 情景剧 散文 精选 名家 作品 小品网 剧本网 小品剧本网 原创小品剧本网

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友情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父亲的“精神食粮”》

赵柒斤

  

  去年中秋搬进镇上新家后,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我们兄妹回家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万万没想到,父母尤其是父亲却不太习惯突然从“农民”变成“居民”。

  种了一辈子庄稼、年过八旬的父亲,极少观影追剧,亦不喜欢摆弄手机,更不会操作电脑。虽然搬到镇上居住后农活不用他劳心费神,可闲不住的父亲,先是花几天时间在新家附近找到并垦出一块小菜地,但面积有限的菜地很难满足父亲的期望,坐在65寸网络电视前的父亲往往如坐针毡。父亲不止一次向我暗示,说他们那代人追求的不一样。我很不解,40年前人们所追求美好生活不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嘛!如今住的是三层楼,用的是网络、烧的是燃气、喝的是自来水,岂可同日而语!母亲告诉我,你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和他不同轨,他每天要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

  这好办。我给父母房间装上一台32寸电视机,且无线连接网络。自从有了精神食粮,父亲每天早起所做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新闻。晴好天气,父亲“菜地健身”一结束,最开心的就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收看新闻,看到关心的诸如“党的二十大今年召开”“神舟十四飞向太空”“上海疫情解封”等新闻还会与母亲分享。父亲将重大新闻当成每日主食,把社会新闻、市井新闻等视为下饭佳肴,“伙食”好了,便渐渐适应了崭新的“居民生活”。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周末和假期回家,早晚也会沏上一杯淡茶,坐在客厅沙发上看央视新闻联播、省台“公共频道”及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与此同时,父亲还时不时地给母亲解读一些重大新闻,并与我们兄妹探讨国家大事、花絮新闻和身边新闻。对同一新闻事件,我们若与他“英雄所见略同”,他乐得心花怒放;反之我们便闭口不言,静静聆听他的“一己之见”。年过八旬的父亲视力、听力和记忆力愈发不济,有时为看清字幕,他蹲下身凑近电视机;有时一遍看后记不全,他中午或晚上再“炒剩饭”。我告诉并教会他操作回看电视节目后,他就常常补看遗漏的新闻、天气预报等。对国家大事、身边新鲜事的关注,就像他种的庄稼吮吸大地母亲的乳汁一般,恬淡安然不疾不徐。

  其实,父亲关心国家大事由来已久。党龄近50年的父亲,曾凭他的知识、力量和权威让我敬佩不已。幼小时,我常听父亲播报“新闻”,他当时以高小毕业的“知识分子”身份当之无愧地出任村民组“政治学习员”,隔三岔五的晚上或雨雪天,全村老少静静围坐于他周围,听他读报上的“国家大事”。为确保领学、带读不出差错,他在集体学习前总在家小声预读,不识字的我虽不懂父亲所读的“国家大事”是什么意思,可对父亲表现出来的“文化”相当崇拜,渐渐也就养成支着下巴、歪着脑袋静静听父亲读报的习惯。正因受此影响,在一屏可随时随地读万卷当今时代,我仍离不开报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区老家分田到户和通电“双喜临门”,父亲虽结束了村民组“政治学习员”的历史使命,可关注“国家大事”的初心没变。为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大事”,他先买了两台收音机,台式的放家,袖珍的随身携带,晚上睡觉放在枕头边,主要收听中央台《新闻与报纸摘要》、省台《全省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哥哥和我想听评书和歌曲都是趁父亲下地偷偷换台,且收听一结束迅速恢复原状。1985年春节前,村民组第一台黑色电视机“落户”我家后,父亲便把收听“国家大事”换成收看“国家大事”,无论农事多忙,每天央视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是他必看的保留节目……

  我曾对父亲“痴心”国家大事很不理解:你一个乡下“退休”老农,操这心干吗?父亲竟板起脸说:“你知道什么?要不了解国家大事和中央政策,怎知道种一亩水田国家补贴多少?我和你妈每年享受的农村老龄补贴是多少?农村合作医疗补贴标准是多少?还有电视里曝光的假冒伪劣产品、眼下疫情防控政策等等,不都得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吗……”

  我没想到,父亲将“国家大事”与“自家小事”联系得那么紧,把“精神食粮”与“真金白银”间的转换理得那么清。看来,“国家大事”这道“精神食粮”对父亲而言,真是营养丰富又全面!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欢迎来到原创剧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