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独家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抗日名将傅作义(中)
与共相处
1937年底,傅作义受任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所部35军扩编为二师一旅,移防晋西北柳林镇,整军经武,以待再战。此时,傅部驻防区和陕北区八路军120师贺龙部隔河相望,双方信使往来不断。交换情报,建立联防。傅作义赞成共产党的全民抗战的主张,赞赏许多共产党员的品格和才华,对周恩来十分信服,多次拜会过毛泽东主席,并同王若飞、南汉宸等结为知友。后来傅部移驻河曲,还邀请八路军程子华、南汉宸及牺盟会的续范亭等举行会谈和聚餐,交流整军抗战的经验。毛泽东主席赠送他政治书籍和论述抗战的著作,对傅部尔后的整军抗战起了积极的影响。通过120师政委关向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的帮助,延安陕北公学和抗大向35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员,使傅部的抗日力量得到充实。
1938年初,傅作义建立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委员会,自兼主任。总部设立政治指导室,指派周北峰为委员兼秘书,军队各级相应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其中许多负责人由延安派遣的干部担任。傅还制定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守则》,规定废除打骂士兵;实行经济公开;活跃士兵文化生活;帮助劳苦百姓,提倡军民合作;实行军政统一等等;制定了《十项纪律》,对行军、宿营、作战等方面的群众纪律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做法,密切了军民关系,受到老百姓的称赞,显示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气氛。但却遭到阎锡山的忌恨,攻击傅“把部队带赤化了”,“35军已成为七路半了”。并密电蒋介石,提出要将傅作义撤换。
时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从此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返回绥远。他设长官部于五原,积极整饬军、政,除设立“动员委员会”,改组省政府外,1939年5月在百川堡亲自举办“抗战建国讨论会”(简称“抗建会”),轮训各级军政干部。参加人员有国民党员、共产党员和无党派人士。先后举办五期,历时3月有余,对促进军政密切配合,壮大抗战力量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因此引起国民党当局的责难,派中央监察委员姚大海从重庆到百川堡,以“考察”为名,要傅排除共产党。傅作义出于无奈,只得将各军政机构中大部分共产党员送回延安。
五原大捷
1939年12月,日军南犯长沙,为牵制和吸引华北日军兵力于塞北,傅作义主动请战,于19日夜,以35军为主力,配以骑7师,长途奔袭敌之重要战略据点——包头。大同各地日军调集重兵反扑。傅部完成牵制任务后撤回河套防区。此役往返行程近千里,历时半月,歼灭包头守敌两个团及援敌300至400人,毁敌坦克4辆。汽车60余辆。
1940年春,日军狂言“膺惩傅作义”,从平绥、同蒲沿线抽调三万余人,汽车千余辆,由黑田重德师团长指挥,向绥西河套地区疯狂进犯。2月3日,侵占五原。傅作义又趁敌主力东撤后,于3月20日夜率部对盘踞五原之敌发起猛攻,血战两昼夜,收复五原。此役击毙水川一夫中将,大桥少佐等日军300余,全歼以桑原为首的特务机关,俘浅治庆太郎等50余人,歼灭王英伪军两个师,获战利品甚多。血战中,傅部也遭到重大牺牲,有的连剩下不到10人,营、连、排长伤亡过半。至此,连续150余天的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三战役,以五原大捷告终。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各党派团体纷纷发电祝贺,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交相称赞。
1940年4月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致电傅作义嘉勉并为请勋。4月17日,国民政府继蒋介石之后,将第二枚最高荣誉奖章“国光勋章”授予傅。但傅作义认为,“五原大捷,乃所部全体官兵艰苦抗战,奋勇抗战的功绩,个人不应领此勋奖”,而加以拒绝。
主政绥远
1940年4月,傅作义患伤寒病赴重庆医治。7月返回陕坝,为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言论自由”,着手对绥省政治、经济进行若干改革。
傅作义自1931年接任绥远省主席后,便向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案,并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消解匪患,整顿税收、金融,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1935年4月被南京国民政府授予二级陆军上将。至1937年,七七抗战时,绥远省社会基本安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财政税收增加,库存现金84万元,白银210万两,部队的装备和给养也有了改善,为绥远抗战准备了条件。
1942年5月4日,傅作义召集军政高级干部会,颁发职官十二戒条,规定:“绝不贪污腐化”,“绝不吸食鸦片烟、赌博”,“绝不蒙上欺下、弄权欺世”,“绝不接受人民下级馈赠”,“绝不与商人来往、不兼营商业”等等,违者给以惩罚。
1943年,傅作义提出“治军治水并重”的口号,发放农田水利贷款,大兴水利。长官都成立了水利指挥部,统一调配军工、民工。军工所修干渠达1700里,支渠超过1万里,水浇地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一时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1945年夏,傅作义请黄河水利委员会测量队到河套,进行从宁夏石嘴山到后套的黄河流速、降波、河床变迁等一系列勘察。积累了珍贵的治理黄河的第一手资料。
傅作义主政绥远几年间,凡到过河套地区的人,都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确是绝无仅有的业绩。
1945年5月,傅作义赴重庆参加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升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
1945年早在8月11日,傅作义接受蒋介石东进受降命令,即宣布就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成立12战区“复员委员会”,自兼主任,下设绥蒙、天津、东北三个组。15日,分兵绥远、察哈尔、热河,抢占已被八路军解放的县城。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9月下旬,北平行辕集中第11战区孙连仲部、第12战区傅作义部,共11个整编师7万人,从东西两面沿平绥路向张家口进攻,东北保安长官部一部兵力配合进出赤峰附近,以图将我活动于该地区的解放军围歼。我军在组织张家口保卫战中,由于判断失误,将主力置于平绥线东段,傅部得以乘隙袭占张北,直逼张家口。10月11日,傅作义占取张家口,并受到蒋介石的特别嘉奖。
1947年1月,12战区改组为张垣绥靖公署,傅作义任主任,所部以35军为基干扩编成三个军,同时成立独立师、骑兵部队和地方保安旅、团、队等,以加强军事实力。12月2日,国民党政府明令撤销北平行辕,及张垣、保定两个绥靖公署,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傅作义为总司令。
傅就任华北“剿总”后,采用分区防御方针,集中主要兵力维护各战略要点,以确保平津保三角地区。是年底,晋察冀野战军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的冬季攻势,达到逐步击破傅军平津保三角地区的防御,以部分兵力攻涞水。傅令35军主力南下增援,1948年1月中旬,新编第32师在涞水以东山地被我歼灭7000余人,新32师师长李铭鼎被击毙,军长鲁英麟在高碑店自杀。35军是傅作义多年经营的嫡系,鲁英麟是他在保定军校五期的同学,抗战时期的参谋长。
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傅作义名列第31。
1948年10月下旬,解放军在锦州、长春取得节节胜利,华北解放军开赴山西、内蒙作战,冀中解放区兵力空虚,蒋介石见有机可乘,特飞北平,令傅作义组织精锐部队突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并炸毁石门。傅作义接受任务后,命令鄂友三的整编骑兵十二旅和郑廷锋的九十四军组成突袭部队,向石门地区挺进。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的战略决战方向迅速移向华北战场。
1948年11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许傅作义以东南行政长官职务。傅作义则提出“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表示要坚守平津,确保海口。回到北平,他错误估计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便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将其所辖四个兵团,12个军约55万人,收缩在以平津为中心,东起北宁线的唐山,西至平绥线的张家口长达千里的铁路线上,成一字长蛇阵,并把北平、张家口、津沽划为三个防区,构筑碉堡群和城防工事。在兵力配置上,将本系军队置于平绥线,为退守西北边陲留下后路;将中央军置于北宁线,保障海上南撤和抵御东北野战军南下。但同时,傅也为自己留下了走和平道路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