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张作霖早知道日本人有埋伏,为何还执意要冒死回奉天?


标签: 小品 剧本 相声 相声剧本 小品剧本 原创小品 原创剧本 原创小品剧本 情景剧 阿杨 阿杨作品 钩沉 历史 张作霖 皇姑屯 皇姑屯事件 日本 关东军 河本大作 小品网 小品剧本网 原创小品剧本网

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友情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2dce53213164e5d7ffae0e012bdb8cb.png 

张作霖早知道日本人有埋伏,为何还执意要冒死回奉天?

作者:阿杨

 

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23分,张作霖“慈禧花车”专列到达京奉、南满铁路交叉的三孔桥时,传出两声惊天巨响,火车被预埋的炸药炸毁飞上了半空,被炸得只剩下一个底盘,两边的车厢板和车顶被完全炸飞 ,三孔桥的花岗岩桥墩也被炸开,上面南满铁路的铁轨像树条一样垂了下来。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到沈阳"大帅府"时已奄奄一息,军医官抢救无效,于上午9时30分左右死去。死前张作霖对卢夫人说:"告诉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说完就死去了,时年54岁。张作霖死后,奉系主要领导人认为当时形势很严峻,如果透露出张作霖身死的消息必然会带来一些列的动荡和影响。因而,秘不发丧。给其子张学良拍电报让其速归,张学良从前线动身,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一直到张学良21日继承父亲职务后,才正式公开发丧。案发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之后,国内国际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日本人发动了这次事件。要知道当时的张作霖不仅仅是奉系军阀首领,早在一年前,张作霖就在北京就任了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了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日本关东军,所有人都认为是日本关东军干的。但日本关东军方面矢口否认。公然策划杀害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日本人其实真的是不敢承认的。

但无论日本人承不承认,纸是包不住火的,解放战争中,我军意外地俘虏了一个日本人,这个人叫河本大作,才揭开了尘封二十多年“皇姑屯事件”的真相。

河本大作, 1883年1月24日出生于日本兵库县佐用郡,自幼家道殷实,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日本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1903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1904年担任步兵下士官军衔。1906年,河本大作作为第四师团中一员,任日本陆军第四师团步兵第三十七联队小队长,此期间,他极其崇拜日本侵华谋略高手明石元二郎、青木宣纯,立志要成为明石、青木第二,以阴谋和暗杀辅助武力,来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1907年10月河本被调回日本,1911年他入陆军大学第二十六期学习。1914年以第24名从陆大毕业,任陆军某部中队长。1915年派往中国汉口,任日本陆军中支那派遣队司令部高级参谋辅佐,1916年任该司令部驻四川成都武官。1917年任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第二部部员,1918年6月晋升为少佐,同年7月任日军西伯利亚派遣军第十二师团司令部参谋,入侵苏联。1919年任参谋本部第一部(主管作战)及第四部(主管编纂战史)部员。1921年河本大作任日本驻中国北京公使馆武官,但在1923年6月,河本与日本驻华武官长林弥三吉发生意见分歧,于8月6日调回日本在参谋本部第二部任中国班班长,专事向中国派遣密使,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报等活动。1924年7月到德国游学,1925年12月回国任步兵第十四联队联队长。

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河本大作倒也是个人才。

可日本人为什么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一旦事情败露,后果非常严重。让日本人不得不对张作霖痛下杀手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日本觊觎我们东北的领土,东北地大物博矿藏丰富,让日本人垂涎已久。在东北,实际控制者就是张作霖,杀了张作霖,就会有效的争夺东北的控制权。

第二个原因,张作霖把日本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日本人被羞辱的太狠,明白了想通过与张作霖“合作”蚕食东北的计划已经落空,于是恼羞成怒,铤而走险。

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逼张作霖解决所谓“满蒙疑案”,并提出“筑路、开矿、租地”等一系列过分条件。张作霖虽然是旧军阀,但对于卖国行径还是很不齿的,但又不能断然拒绝,于是便想办法用各种借口拖着,将日本人耍得团团转,日本人对此痛恨之极。

于是,关东军部分激进分子决心除掉这个奉系老大,扶植新的代理人或者干脆解除奉军武装全面占领东北,代表人物就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不过当时的日本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并没有明确的支持,认为如此鲁莽的做法一旦暴露,将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但河本等人已经做出了决定,不过过程严格保密,行动也是极其秘密的。为了保证“一击必中”,他精心选择了两条铁路交叉点的皇姑屯,埋了30大包共计200公斤黄色炸药。这还不算,为了防止炸药不能准确击中张作霖所在的车厢、或者是出现威力不足的情况,河本还派出了一支由30名士兵组成的冲锋队,埋伏在三孔桥附近。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冲锋队就会以立即以戒严为名,在爆炸的混乱中直接冲进车厢,无论刀砍枪杀也必须置张作霖于死地,给张作霖布下了 “必杀之局”。

而张作霖在登车之前曾收到情报,得知日本将要对他进行暗杀。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早知道日本人有埋伏,为何还执意要回奉天呢?

笔者认为促使他下定决心要返回奉天有三个原因,:

第一,形势逼迫,不得不回。

1928年4月初,蒋介石指挥革命军对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军阀发动了"第二次北伐"。5月下旬,国民军已逼近京津地区。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在6月2日发出"出关通电",宣布退出北京回东北。奉军在军事上节节失利,军心早已动摇。军中很多将领都盼着张作霖这个“主心骨”大帅能否回到东北稳定局面。东北是张作霖的根,东北如果不稳,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土匪出身的张作霖骨子里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因子。

张作霖曾遭到过日本的两次暗杀,都安然无恙。内心当中,张作霖不把日本人的暗杀放在眼里。况且土匪出身的张作霖,经历过太多的危险和困境,骨子里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因子。因此,他并没有太在意。当然,尽管如此,他出于谨慎还是做了一些布置的,他三次变更行程,就是为了迷惑日本人,怎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还是被日本人给算计了。

第三,张作霖没什么文化,不懂得老祖宗的智慧。

孟子曾经说过:“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他不懂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以至于白白殒命。

 

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本大作投靠山西军阀阎锡山,解放军在攻取太原之后,河本大作作为日本战犯被捕。在被关押期间,经审讯,河本大作交代了自己的一些主要罪行,他详细交代了策划炸死张作霖的全过程。

“皇姑屯事件”至此才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1955年8月,河本病死在战犯管理所。

策划并实施“皇姑屯事件”的罪魁祸首,至此结束了他充满诡计作恶多端的一生。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欢迎来到原创剧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