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原创小品剧本网友情提供,更多小品剧本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
多尔衮为何不自己当皇帝,而是拥立福临上位,他与大玉儿真有一腿吗?
作者:阿杨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9月21日)亥时(晚上十点多钟),52岁的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驾崩于盛京故宫清宁宫南炕上。
皇太极是怎么死的?因何而死?历史上的记载很模糊。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
《清史稿》对皇太极死因的记载也很模糊:“庚午(初九日),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
有关的清代官修史书几乎都记载说皇太极死时是“无疾而终”。但民间却不认同,但不管怎样,一代枭雄终究是死了。
皇太极死后,时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年号顺治,成为清朝第三位皇帝。
虽然福临成了皇帝,但因为年纪太小,便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直到顺治七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滦河狩猎途中,福临才总算提前亲政。
爱新觉罗·多尔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被封为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6岁的多尔衮领十五牛录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作战勇猛积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三年(1629年),多尔衮跟从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逼近通州, 接近北京。并且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又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天聪四年(1630年),攻打北京的大军班师回朝,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又大破明军。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多尔衮因此立下大功。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再次立下卓越战功。
其实,在皇太极在位时,多尔衮就权倾朝野。皇太极一死,多尔衮更是一时无两风光无限。可以说,此时的多尔衮,要人有人,要权有权。他完全可以自己当皇帝,但最终还是拥立福临上位,难道说,他与大玉儿真有一腿吗?
皇太极猝死,但由于他生前未立嗣子。死后由谁继承皇位就成了各方发力角逐的焦点。
当时朝中最大的三股势力分别为,多尔衮,代善,豪格。
多尔衮是正白旗的旗主,人马众多,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因长期受到皇太极的宠待,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拥有正红、镶红二旗,曾经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为后金--清国的建立与强大,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八旗王公中,他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讬、瓦克达、阿达礼、爱新觉罗·罗洛浑、满达海等一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其实是最强大的。但由于年事已高,退居幕后不问朝事,不参与帝位之争。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强大的正黄、镶黄二旗作后盾,他自己南征北战二十年,军功卓著,先后荣任和硕贝勒、和硕肃亲王,并统摄六部至中最重要的户部,且豪格在八旗王公大臣中还享有比较高的威望。
在这三股势力当中,其实多尔衮是最弱的。
在议立新君的过程中,两黄旗的主要大臣欲立豪格为帝,两白旗自然拥戴多尔衮。而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则摇摆不定。
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即农历八月十四日,代善召集议政王会议,共同议立嗣君。会议开始之前,黄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会议一开始,年高辈尊的代善首先发言;“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见气氛如此,料大位必囊中物,欲擒故纵,起身逊谢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完离开会场。豪格一谦让,阿济格、多铎乘机劝多尔衮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锐气方刚的多尔衮,态度骑墙地说:“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两黄旗大臣沉不住气了,佩剑而前,说:“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在会议过程中,多铎提出:"不立我,论年纪,应当立礼亲王代善。"代善却不愿陷入帝位之争的旋涡,便道:“吾以帝兄,当时朝政,尚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说完退场,阿济格也跟随而去。两黄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铎默无一言,会议眼看陷于僵局。多尔衮一看自己和豪格都不会得到一致拥护,于是,他心生一计,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多尔衮说道:“虎口王即让而去,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否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为帝,由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两黄旗天子亲兵的地位保持不变。
这个建议,获得大玉儿和济尔哈朗的积极响应,还获得许多蒙古贵族的支持。这样既打击了豪格,又增加了自己的权利。局面瞬间扭转,豪格独木难支,只能放弃继承帝位。
当诸王贝勒会议通过折衷方案后,代善立即召集所有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共立誓书,昭告天地。1643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6岁的福临正式举行登基典礼,继承了皇位,年号顺治。
多尔衮拥立福临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拥有摄政大权之后,多尔衮对豪格的势力进行分化拉拢、残酷打压,很快,支持豪格的很多王公贵族都倒向了多尔衮。豪格众叛亲离。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大军剿灭张献忠之后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寻了个莫须有的罪名,遭议罪夺爵,直接被解除军权。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仅四十岁。
豪格死后,多尔衮对豪格的势力进行穷追猛打,无情的大清洗,于是,被打压的势力便愤恨造谣,说什么皇父摄政王夜宿太后寝宫,什么皇帝是摄政王的亲生儿子之类的,妄图给多尔衮安上大不敬的罪名。
虽然消息满天飞,可是多尔衮依然安然无恙。
多尔衮与大玉儿的风流韵事就成为了民间野史的花边新闻,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
更多小品剧本及精彩文章,尽在原创小品剧本网!